第138届广交会,有人十几万求展位,也有人在逃离
2025.09.17富通天下  |  行业分享


第138届广交会,堪称是对采购商审核最严格的一届!根据官网通知,本届广交会出现以下重要变化:



①展位负责人必须办理参展商证,办证时需提交在该企业近3个月以上的社保证明;其余参展人员需提交参展企业出具的书面说明材料,内容如社保证明、与参展企业的关系、承担的参展职责、股权关系证明等。


②将对第134届广交会以来出现4次及以上跨证种、跨企业办证的人员予以重点关注,在办证系统中为各证件审核单位提供异常预警提示,必对预警人员从严审批。


两大措施目的一致——防止违规倒卖展位、防止倒卖/借用证件。



规范展会秩序,防范展位倒卖,本是好事。但在喝彩声中,一些中小企业的声音却显得“格格不入”:

●“矫枉过正的结果就是摊位价格越来越离谱,摊位买卖直接改成有偿联营。”

●“买卖广交会展位现象长期存在,说明它有其自身合理性,这也是再分配的一种方式。”

●“本末倒置,不如好好改革一下展位分配机制,简化广交会证件手续,多扶持鼓励中小企业参加。”

……


正常渠道申请的展位,一个只要2万多。通过“其他手段”,价格轻轻松松翻几番,热门位置甚至能卖到18万-20万。但是,为什么有中小企业会因为没办法“多花钱”而失望?


因为除了少数扶持名额外,广交会对企业出口金额有最低标准:



这就有了悖论:贸易金额达标的企业,往往不依赖广交会获客,却能以低成本拿到展位;真正需要靠广交会开拓市场的中小企业,却因额度不够,只能高价买展位。


倒卖展位固然是不对的,但是中小企业冒着被查封的风险,花着更多的钱,也要“硬着头皮上”的背后,是一个更刺痛的问题:他们的获客渠道,真的太少了。



更令人感叹的是,广交会就像一座“围城”。中国第一展风光依旧,参展人数和规模屡创新高。有人挤破头想进去,也有人想逃离。


参展企业反馈 

●“亚非拉兄弟越来越多,欧美等发达国家客户占比不断下降,收益难以覆盖支出。”



●“之前的广交会多红火,当场签单的不在少数。现在新客户都是蹿来蹿去比价格。看到的现场谈单,其实大部分都是老客户返单。”

●“广交会年年办,越来越鸡肋。之所以再参加,就是对客户表明我们公司还活着。”


 外贸业务员说 

●“同样的工资,在广交会从7点-22点连轴转:站着拉客户、谈客户,晚上陪客户吃饭,回酒店报价。”

“累不是最可怕的,最可怕的是老板和领导觉得你去了就要开发出来客户,后期死命逼你。”

“有订单谁会不愿意来展会?听老业务说去年展会没有一个成交的。”


这一切现象的根源,其实都是供需失衡。


展位数量有限,但中小企业参展需求旺盛,催生倒卖;外贸企业数量快速增长,但采购商需求较为稳定,展会效果就会下降。



事实上,广交会的现状,只是整个外贸行业的一个缩影。国际贸易摩擦不断、全球消费动力不足、东南亚制造业崛起、外贸企业数量增加、跨境电商加速冲击……外贸,真的越来越“卷”了。


出路在哪里?


“出口”模式该转向“出海”模式,外贸企业不再依赖展会/B2B网站守株待兔,被动等待询盘上门,而要通过私域独立站、社媒营销、Google营销、数据营销等策略,主动挖掘客户,直接与潜在客户建立联系和信任,让品牌自己会说话、能引流。



“产品”输出应升级为“品牌”输出,跳出“价格战”的红海竞争,通过塑造品牌故事、增加科技含量,挖掘独特卖点,提高产品附加值。


更多精彩推荐
换个方式做外贸
与富通天下携手开启外贸营销管理云时代